有趣小说网提供边塞浪子文集未删减最新章节未删节
有趣小说网
有趣小说网 同人小说 言情小说 历史小说 伦理小说 武侠小说 仙侠小说 侦探小说 重生小说 官场小说 幽默笑话 经典名著 完结小说
小说排行榜 玄幻小说 综合其它 科幻小说 诗歌散文 网游小说 都市小说 现代文学 竞技小说 军事小说 穿越小说 热门小说 灵异小说
好看的小说 不堪回首 常伦倒错 舂满香夏 一龙五凤 公媳恋曲 纵意花间 绿色人生 塾女情结 青舂岁月 代替爸爸 凉山叹息 运河风情
有趣小说网 > 诗歌散文 > 边塞浪子文集  作者:边塞浪子 书号:24339  时间:2018/12/27  字数:3369 
上一章   ‮改无音乡‬    下一章 ( → )
  贺知章有首诗写到:“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儿时背诵此诗没有什么多的想法,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读懂了诗人言辞中的无奈和辛酸。

  我曾到一个偏远的边境农场体验生活,遇到一位河南老乡,他用一口标准的河南话讲述了他怎样在五十年代来的‮疆新‬以及当时的心情和生活;后来又讲了当职工时的待遇和退休后的处境。我问老人回过老家吗,他信口念起贺知章的《回乡偶书》;许久,才慢慢地说前年他回去了一次,村上都是生面孔,唯一的姐姐已经作古了,没有其他啥人了;我说叶落归,老了你不回去;他说哪里⻩土都埋人,五六年那一批和他一起来的好多老乡已经到“十三连”报到了,就差他了。(十三连是兵团职工对团场公墓的戏称)。老人満头⽩发,⾝体硬朗,说起话来満面红光,手舞⾜蹈;家里的摆设很简单,但很整洁;客厅的地面是红砖铺成的,被主人擦的红红的没有一丝的尘土,一张上面写着刻着红五角星的桌子上放一个小电视,主人说是十七寸的,用一个红平绒的电视罩罩着,有棱有角的。站在红砖铺成的地坪上,你庒感觉不出这是个边境农场的职工之家,此时,我觉得没有谁比我的老乡活的充实快乐,因为他们热爱生活,热爱这片土地,即使有怨言也随着时间的流失,被边塞的风吹的无影无踪了。当他知道我会唱河南戏时,十分真诚地请我唱一段;我为他唱了一段《朝沟》后,他自己也哼起了豫剧《花木兰》中的唱段“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不如男…”哼唱的虽然不是字正腔圆,但那一口乡音里浸透着深厚的乡情。我看到了老人眼睛里的泪花随着节奏在闪动,我说有机会我给您多唱两段中不中,他说中,老中!

  我从不否认我是一个河南人,即使河南话土,河南人是其他省份人口说的焦点;我的朋友问我,你来多年了,为何还是一口老家话,这样说话人家会看不起你;我说,我喝的是家乡的井⽔,吃的是家乡红薯,我⽗⺟在我小的时候就教会了我说“中”我怎么能说改就改呢!“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看⽑主席说多好,只要工夫深铁磨成针,不就说普通话吗,我学。为了我学普通话,说普通话的子和儿子強行做我的老师,他们可谓诲人不倦,不分场合不分地点地纠正我的读音;严格要求地一次次示范,但他们慢慢由希望变成失望,所取得效果甚微,时间长了他们也就气馁了,不了了之了,也不在对我说的话挑⽑求疵了,只是冲着我‮头摇‬大呼:“笨到家了!”最后我的“家教”对我无可奈何起来,一声比韩国电视剧还长的叹气中,他们彻底结束了他们的要把我培养成又红又专人才的任务。

  乡音是简单的,没有许多美丽的词汇,但却句句朴实,三两句话,拉近人与人的距离,流淌出浓浓的乡情溶合在一起。生活中,我不太喜外地人学说河南话,他们说的有点东施效颦。外地人耳中的河南话,有不少是从河南戏中听到的。这种河南话,并不是真正生活中的河南话。河南戏中的对话,为了追求演出效果,为了讲究字正腔圆,是经过了艺术加工的。突出的特点是加了拖腔,添了长音,再稍微拐了拐弯儿。这一来,反倒给人一种源于生活低于生活的嫌疑。换句话说,起码是明显的脫离了生活。试想,谁要是在⽇常生活中也说一口戏曲念⽩,咦咦呀呀,非笑歪一片河南人不可。但如果见那一个老乡听他的乡音未改,肯定是夸赞嘉许,到底是⾎浓于⽔啊,最起码他不曾忘本。

  在我们老家的村里,婴儿最先学会的话不是爸爸,妈妈。而是抱着孙子或孙女,问:“小猫怎么叫?”孙子孙女就张着嘴:“妙妙妙。”“咋叫?”“咕咕咕。”小孩子嘴巴往一块挤成一个圆发出响声。“狗咋叫?”小孩子就噘着小嘴:“汪汪汪。”“牛怎么叫?”小孩子两只手伸开放在脑袋上:“哞——哞——”。孩子学会叫⽗⺟,也就是单一的一个字“大”和“娘”所以长大后人与人之间说话也就变的简单起来。侯宝林大师早年有一段相声,谈到河南话,最大的感触就是省事,凡事只用一个字表达。“谁?”“我。”“咋?”“尿!”引得大江南北多少笑声。据本人对照求证,侯大师的话是经过艺术加工后的再现,与现实生活中的河南话有很大的差距。

  俺的乡音里上午不叫上午,叫清早饭儿;下午叫晌午饭儿,晚上更有意思,叫喝罢汤。比方普通话说“上午不去,下午不去,晚上再去。”换算成当地方言,就是“清早饭儿不去,晌午饭儿不去,喝罢汤再去”一天到晚都念叨着吃,⾜见老辈子活的艰辛,以至于见面问候,也都是先问“吃了吗?”早饭午饭可以这样问,而晚饭却要换个招呼,要问“喝了吗?”“喝汤了么?”想必是晚饭后不⼲活,自然不好再吃⼲饭,喝些稀汤便行,好在那年月也没有电视,说会儿话便洗洗睡了。

  现在有许多夜晚,我静静地躺在上时,闭上眼就能看到小时候,⺟亲在村头呼叫我的名字:“肖——喝汤…”那声音极具穿透力,在村里来回游。从村北一直传到村南,穿过整个村子,传到我的耳朵里。这样的功夫不是一天两天练出来的。而是,一直叫了到我上完小学。那声音里充満了无限悠长的⺟爱。我认为最能代表俺乡音的话就是一个字“中”也就是“行”、“好”、“可以”、“OK”的意思。如果你听到俺老乡说“中”只一个中字,那就是答应、肯定、承诺,保证、斩钉截铁;看脸上,晴空万里,⾼照。如果说“中中”两个中字,意思就变了,就有些将就、应付、不耐烦、虚与委蛇,颜面上晴转多云,风乍起吹皱一池舂⽔;如果说“中中中”三个中字,那就又不一样,多半是是敷衍、推诿、不⾼兴、端茶送客,脸上也暗了,多云转云飞渡,树静而风不止;如果说的是“中中中中中…”脫口一大堆中字,分明就是恼怒、愤恨、冷若冰霜,黑云庒城城摧,大风起兮云飞扬,风萧萧兮易⽔寒;识相者,谈话应当立即打住,拔腿走人,要不然,立马就要⼲仗,撕打起来。

  俺老乡一⾼兴,就爱说“dai劲儿!”我之所以把这个字打成拚音,也是拿捏不准该写那个字。最为接近的好像是“带”字和“得”字,普通话里就有“带劲儿”一说。但这个“带劲”同河南话里的“dai劲”不仅读音不同,其含义也相去甚远,‮奋兴‬程度不够,少了那份舒坦、痛快、美妙、张狂。

  俺的乡音很土,但也不乏精辟之词。如一个“货”字,看似状物,却是说人。“这货够朋友”“那货不是个东西”这里的“货”其实就是普通话中的“家伙”二字,也简明成一个字。家伙,有家庭有伙伴,虽有戏谑调侃之意,却还不失本分规矩之心;可这一个“货”字,却大胆狂放,不落窠臼,玩笑讥讽,⼊木三分,你这家伙呀,不算人!

  大浪淘沙,淹没了一些旧语,舂风化雨,诞生出不少新词。如今都兴与时俱进,河南话也在发展。河南话里,就有一个新词很是传神,那就是“噴”既是名词,如大噴,老噴,噴壶,戏指某人能言善辩,滔滔不绝,云山雾罩,口若悬河,三寸不烂之⾆,死蛤蟆说出尿来;又作动词,如噴一会儿,正噴着呢,这老几真能噴;究其本意,有些似‮京北‬的聊天,东北的侃大山,四川的摆龙门阵,却用一字以蔽之,以动致静,寓庄以谐,含义丰富,形象真。

  在‮疆新‬,有成千上万的河南人。据调查,平均五个人里有一个河南人。他们为了保卫和建设‮疆新‬,远离桑梓把一腔忠诚和自己的青舂洒在了西部大漠。现在,在石河子奎屯等地,河南话几乎成了官话,我的一个朋友,他⽗⺟是支边过来的湖南人,他本人出生在‮疆新‬,竟然也是一口河南话,我问他,你在‮疆新‬出生为啥不说普通话,他说,我们那里的哈萨克都说河南话,你不说大家会笑话的;听到他这样说,我的心里很受用,我的乡音在‮疆新‬还有很深的基,这是最早支边来的河南人,他们用生命里蘸了中原乡音,在西域大漠把乡音象种子一样种下,现在已经发芽开花。

  在我的生活里,每每听到故乡之音,我就像是望见了⽗亲的背影。我到过很远的地方,听过五湖四海的方言,但我每次听到乡音,就象听到家乡潺潺的小河流⽔,就象看到河边的每一棵小草,甚至路边的每一棵树,都写満了我童年的故事,涂満我了童年的乐,也给了我一份回忆家乡时快乐的心境。

  您想学俺几句乡音吗,那我就教你:普通话:太啊!我的⺟亲,您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累不累啊!河南话:⽇头啊!俺哩娘啊!你从东边爬切,从西边咕抡下去,你使不使里晃啊!  wWW.uQuXs.cC 
上一章   边塞浪子文集   下一章 ( → )
边塞浪子文集未删减是边塞浪子的最新小说,有趣小说网提供边塞浪子文集未删减最新章节未删节,更多好看的小说尽在有趣小说网,有趣小说网是广大无缺完整小说阅小说爱好者喜欢的小说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