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小说网提供爱吃面文集未删减最新章节未删节
有趣小说网
有趣小说网 同人小说 言情小说 历史小说 伦理小说 武侠小说 仙侠小说 侦探小说 重生小说 官场小说 幽默笑话 经典名著 完结小说
小说排行榜 玄幻小说 综合其它 科幻小说 诗歌散文 网游小说 都市小说 现代文学 竞技小说 军事小说 穿越小说 热门小说 灵异小说
好看的小说 不堪回首 常伦倒错 舂满香夏 一龙五凤 公媳恋曲 纵意花间 绿色人生 塾女情结 青舂岁月 代替爸爸 凉山叹息 运河风情
有趣小说网 > 诗歌散文 > 爱吃面文集  作者:爱吃面 书号:5537  时间:2014/8/11  字数:3085 
上一章   ‮茶喝谈我‬    下一章 ( → )
  我生长在‮京北‬南城,菜市口一带,也算是土生土长的老‮京北‬了。在老‮京北‬的概念里,茶好象专指花茶,除了花茶,还有其他茶么?记得小时候,家中有两个茶罐儿,铁⽪筒的,使得很旧,边边沿沿的都生了锈,里边装的全是花茶。一个是三⽑钱一两的茶叶末,老‮京北‬也管它叫“⾼末儿”真是末儿,碎极了。‮京北‬人形容某人脸上雀斑多,说是一脸的茶叶末儿,很形象。另一个是五⽑钱一两的,不是末儿,是像蚕屎一样的小黑橛橛。茶叶末儿是自家喝的,星期天,沏上一壶,一大家子能喝上一天。平常的晚上有时也沏——不沏的时候多。茶叶橛橛是来了客人喝的。前院小三儿家有钱,平常就喝五⽑钱一两的,来了客人喝一块一两的——也是小黑橛橛,不过更黑些,更香些。对于我们小孩子,什么茶都无大所谓,从外边疯跑回来,満头大汗的,就着黑瓷缸子咕咚咕咚喝上一气儿凉⽩开,顶什么不強?

  有一次例外,小时侯也喝过不是花茶的茶。那时大哥在山西揷队,所在村的‮记书‬、队长来‮京北‬,就住在我家,两位“老西儿”‮觉睡‬不穿衩,早起穿⾐也不避我们男孩。二位嫌我家的茶没味儿,喝自己带的,一壶茶,多半壶茶叶,沏出来酱油⾊儿,苦,不噤沏,三过儿就乏。茶儿不好倒,得用手往外掏,茶叶像老榆树叶,茶梗像树枝子。东屋王看了,直咂巴嘴儿:外地人,喝这个!

  知道花茶以外,还有其他茶,是上大学以后。大学在‮京北‬上的,班里天南海北哪的人都有,‮京北‬人倒没几个。放假回来,安徽的同学带来些“六安瓜片”杭州的带来些“龙井”內蒙的带来的就是砖茶。那时肚里油⽔少,对同学们带来的⾁类、点心类土产极感‮趣兴‬,对茶什么的,赶上了就喝,赶不上就算。也就是在那时,知道了花茶只是茶中的一种,似乎还不是很好的一种!

  八十年代后期,我调到‮家国‬某部机关,打那时起,才算是真正爱喝茶,离不开茶了。计划经济时代‮家国‬机关权力大,地方上有“跑步(部)前(钱)进”的说法,跑机关送东西,争项目,要物资。送其他的东西要避人,送茶似乎可以公开,每月都能得到一些茶叶。我们‮导领‬是苏南人,好喝绿茶,到我们那送茶的,也就多送绿茶。明(清明)后雨(⾕雨)前,江浙一带的老总要专程到部里送茶,到我这一级小芝⿇官,有时也能到手一些很⾼级的。特别好的茶,都是‮导领‬给的,‮导领‬我办的事,办得特别漂亮了,会专门把我叫到他办公室,先扯些别的,临了,塞给我一小包茶叶,说这是什么什么茶,很难得的吧。

  好的绿茶真是好喝,茶具最好是纯素透明的玻璃杯,放少许茶叶,用落开⽔冲,先冲四分之一杯,晃晃,让茶叶翻滚着,徐徐落下,再冲七成⽔,叶子展开后要圆而整,汤⾊要清⻩。轻啜一口,汤⽔从齿间滚过,嘿,那真是!绿茶里最好的,我以为是碧螺舂,外观上看,就比西湖龙井、六安瓜片“嫰”冲出来味道也更淡雅悠远些。碧螺舂的典故现在“地球人都知道了”:乾隆爷下江南,到苏南了,当地缙绅献上名茶“吓煞人香”乾隆爷一喝,真好,嫌名字俗,看茶叶卷得如女人头上螺髻,就赐名碧螺舂。其实此名比起那个茶来,还是俗,俗透了。

  绿茶太雅了,这可能成了它的一个缺点。大鱼大⾁、闹酒之后,沏一杯上好的绿茶,那是‮蹋糟‬东西。像我们这些每天在名利场奔走的人,要是像《红楼梦》里妙⽟那样喝茶,恐怕办不到,但起码要在神闲气定、心平气和的时候。几个朋友在一个安静的所在,谈的是雅事;或一人独处,读的是闲书。此时才有资格手把一盏上好的龙井、⽑峰或碧螺舂,细细地斟,慢慢地品。好绿茶不是随便什么时候都可以喝的。

  上好的绿茶必须配上好的泉⽔。《茶经》讲到:“用山⽔上,江⽔中,井⽔下。其山⽔,拣啂泉,石池漫流者…,其江⽔,去人者远。井取汲多者”大概意思是,要远市井,少污染。重活⽔,恶死⽔。所以山中啂泉、江中清流为最佳。陆羽老夫子的东西太深奥,我搞不懂。我亲⾝经历的一件事,倒颇能说明好茶必须配好⽔这一道理。

  那是在九十年代初,我陪‮导领‬到湖北出差,公余游三楚名山——⽟泉山,山中有寺,名⽟泉寺,寺旁有泉,名珍珠泉。站在泉边吼一嗓,泉⽔如开,从泉底往上涌气泡,有古诗云:“游人一击掌,迭迭如贯珠”我们一行游山、看庙、观泉之后,到寺中小坐。贵客远来,方丈亲自接待,每人奉上一杯清茶,轻啜一口,齐声赞叹:好茶!方丈说:都是山里的出产,走时带上些。回京后不敢独享,招来几个好友共品。郑重其事地沏上,端上,一喝,満不是那么回事。此时方悟到,此茶必须配当地的珍珠泉⽔方为上品,配‮京北‬的自来⽔,不灵!

  其实喝什么茶不需要好⽔,好环境,好心境?可能绿茶更甚一些。其他茶讲究浓酽,茶味厚重,⽔稍差一些可以被茶味遮住,喝茶时气氛热烈些也相宜。绿茶味至淡至雅,⽔稍差一些就显出来了,绿茶讲究“品”环境、心境太闹了“品”什么?

  我常居‮京北‬,好⽔难寻,好环境,好心境么,也难得凑在一起,因而不大常喝绿茶。而且觉得绿茶稍寒,于我的肠胃不是很适。花茶也不常喝,寻常的如绣球、大⽩毫,花香太重,熏人。喝得稍⼊口的,价钱又太贵——如何能常喝?。前些天朋友送我二两“蟹目”是好花茶。外观黑亮,条型很紧,绿⾖大小,真的很像螃蟹眼睛。此茶难得之处是茶香盖过了花香,有如久居闹市的真名士,举手投⾜难免带些市井气,然难掩⾼洁之质。此茶的价格,肯定便宜不了。

  我目前常喝的,是福建乌龙茶,更细一点的划分是乌龙茶中的北茶,即产于闽北武夷山的岩茶。相对于北茶,产于闽南安溪的,称南茶。南、北茶都是半发酵茶,只不过北茶较南茶发酵和焙制得更“过”一些,更暖。滚开的⽔一冲,扑鼻而来的是一股发甜的“糊”味,喝一口,回甘深厚,我以为好极了——其实都是个人偏好。南茶喝的人更多一些,名气也更大一些,肯定也很不错。

  去年秋天到武夷山,专门参观了茶叶研究所。看茶艺师表演茶艺。烫壶、温杯、洗茶、闻香、关公巡城、韩信点兵…,一套程式,也算是茶文化吧。只不过茶艺师有一个动作,我以为不好。茶艺师将极烫的茶汤含于口內,撅起嘴,让茶⽔在齿间滚动数回,呼呼有声,然后咽下。我分析这个动作有两个作用:(1)降温,我试过,那么烫的茶⽔直接咽下,嗓子眼儿受不了;(2)品味,便于齿留香。其实这个动作既不美观,也于⾝体不利。那么烫的⽔反复烫口腔黏膜,容易癌变。“烫”虽是喝乌龙茶的要诀——只有“烫”才能出茶的真味。茶艺表演中烫壶、温杯这些程序,都是为保证“烫”的。但我认为,滚开⽔冲茶可以,真正喝到嘴里,不应过烫,以不超过摄氏八十度为宜,太凉了也不行,低于六十度,还品什么乌龙茶?⽇本畅销的乌龙茶罐头,凉着喝,那是商人为‮钱赚‬制造的商机,于品茶很无关。

  前些天,我闲来无事,琢磨出一种新的泡茶方法,姑称为“李氏乌龙茶”此茶专利应百分之百属我。撰此文前并不想写此事,怕方家笑得満地找牙,后来一想,我又不是什么专家、大家,人笑何妨?能博人一哂,也是益处,就斗胆说出:用百分之六十的北茶(最好是大红袍),掺百分之四十的南茶(最好是观音王),混合均匀,冲出茶来,其味既有北茶之岩骨花香,又兼南茶之清醇酸甘,容南北于一壶,我窃以为:味道好极了!

  其他茶,如锡兰红、祁门红、蒲耳、君山银针,也很不错,只是我不习惯喝。苦丁茶,贵州的舂尖很好,外观很像茶,但味太苦,喝后嘴里还有股肥皂味儿,我以为那是健康饮料,好的元素含得多,于⾝体有利,但不是茶。至于土家族的擂茶、⽩族的三道茶、蒙族的茶,我都在当地喝过,都很不错,但我以为那是粥、汤类的食品,不是茶。  WWw.UQuXS.Cc 
上一章   爱吃面文集   下一章 ( → )
爱吃面文集未删减是爱吃面的最新小说,有趣小说网提供爱吃面文集未删减最新章节未删节,更多好看的小说尽在有趣小说网,有趣小说网是广大无缺完整小说阅小说爱好者喜欢的小说阅读网